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CF自瞄,前沿进展|TGF-β阻断剂galunisertib应用于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单臂II期研究结果出炉

对于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病理完全缓解(pCR)可作为局部复发率降低和无病生存率(DFS)提高的预测指标,加强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pCR率,并有利于患者的器官和功能保留。目前,放化疗是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但单纯放化疗的pCR率并未完全满足患者需求。基于此,一项II期单臂研究评估了galunisertib联合新辅助放化疗应用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发表于Lancet Oncology(IF:54.433),医脉通编辑整理如下。

研究背景

免疫微环境可影响抗肿瘤治疗的疗效,既往研究表明,具有大量浸润性CD3+、CD8+ T细胞的直肠癌对新辅助放化疗的反应率更高。TGF-β是一种免疫抑制细胞因子,可降低CD8+ T细胞的增殖和效应功能。galunisertib是一种TGF-βI型受体小分子抑制剂,可通过增加肿瘤浸润CD8+ T细胞数量和增强CD8+ T细胞的杀伤力来提高放疗疗效并改善患者总生存(OS)。研究者据此设计了该单臂实验,旨在评估在新辅助放化疗中加入TGF-β抑制剂是否可以改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pCR率。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由研究者发起的单臂、II期研究,研究纳入18岁以上、ECOG状态评分0-2分、未经治疗的IIA-IIIC期或可手术切除的IV期原发性直肠腺癌患者。患者接受口服galunisertib 150 mg bid共14天的治疗,随后进行放化疗,化疗方案为输注5-FU或口服卡培他滨,放疗剂量为50.4-54.0 Gy。在第30天,患者开始另一周期(14天)的galunisertib治疗,治疗同步于正在进行中的放化疗。完成新辅助治疗的5-9周后,研究人员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未达完全缓解(CR)的患者需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手术),未接受全部新辅助治疗的患者需进行辅助化疗。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pCR率,安全性为共同主要终点。研究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外周血免疫指标监测等。

研究结果

2016年10月19日至2020年8月31日,研究共招募了100例患者,最终有38例患者纳入研究,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7.0个月,患者基线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基线特征

共有35例患者完成放化疗并接受了原发肿瘤评估,其中25例接受了TME手术,其中5例为pCR。其余10例患者接受了非手术治疗(9例为FOLFOX6方案,1例为CAPEOX方案),其中3例患者尽管已达临床完全缓解(cCR),但出于对非手术治疗的焦虑,最终选择了TME手术,这3例患者中的2例达到了pCR。在未接受手术治疗的7例患者中,在最后一次化疗后的1年中,5例实现cCR,2例出现局部复发,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患者肿瘤缓解情况

对共同主要终点安全性的分析如表2所示,最常见的3级不良事件为腹泻(16%)和血液学毒性(18%)。2例患者发生4级不良事件,未发生因不良事件导致的手术延迟,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

表2 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截至最终分析时间(2022年2月8日),患者未达到中位OS和中位PFS。如图2A,患者的2年OS率为97.4%(95%CI 82.8%-99.6%);如图3B,患者的2年PFS率为81.5%(62.6%-91.4%)。对于34例非IV期患者,患者的2年OS率为97.1%,2年PFS率为84.9%。

图2 OS分析(A)和PFS分析(B)

外周血免疫指标监测分析发现,与第1天相比,实现CR的患者第15天时的循环CD3+CD4-CXCR3+ T细胞降低,而未实现CR的患者则未见此变化。此外,与未实现CR的患者相比,实现CR的患者第15天时肿瘤浸润性CXCR3+CD8+ T细胞的升高幅度更大。

研究结论

本研究首次给出了支持TGF-β阻断剂用于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数据,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在新辅助放化疗中联用galunisertib后,CR率可提高至32%,且该方案耐受性良好。鉴于患者在新辅助治疗中的器官保留获益,研究者建议,应在后续随机对照试验中进一步评估该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Yamazaki T, et al. Galunisertib plus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a single-arm, phase 2 trial. Lancet Oncol. 2022;23(9):1189-1200.

审校:游士

排版:游士

执行:Uni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