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是神奇的工作室(化腐朽为神奇——记高新区华野木雕工作室朱述伟)

在很多人眼里,树根只能劈了当柴烧,但在铜仁高新区人才大厦二楼华野木雕工作室朱述伟眼里,这却是不可多得的宝贝。喜欢根雕的他通过刻刀,将那些不起眼的树根变成一个个精致的小物件,一件件工艺品,这让他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一念之间与木雕结缘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高新区人才大厦二楼梵灵创客咖啡众创空间创办的民间手工创意工坊的华野木雕工作室时,朱述伟正与他的儿子一起忙碌着。戴着眼镜的朱述伟,目光温和而专注,一翻一转之间,他手下的木料也似鲜活了几分。

朱述伟与木头的缘分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1968年出生的他正当少年,却因家庭经济拮据而不得不辍学回家,承担起养家的责任。在那个木匠、泥瓦匠相当吃香的年代,朱述伟也选择了拜师去做一个木工雕刻师。

“我与木雕是有缘的,1988年我便在江西老家广丰区上班干起了木工雕刻。”朱述伟说,“那时自己的木工雕刻技术不是太好,为了能够雕刻出更精致的物件,199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决定到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学习工艺美术。在校期间,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身的刻苦钻研使我对木雕工艺有了更大兴趣。毕业后,我开始接触真正意义上的木雕,开启了从木匠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奋斗之路。”

3年的工艺美术专业学习,让朱述伟的眼界与技艺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他选择在福建开雕刻厂,他想将木雕艺术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30多年间,朱述伟不断地学习、沉淀与创作,将自身特色融入木雕,使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灵气与吸引力。2014年7月,朱述伟加入了中国国际工艺美术师协会,成为一名正式会员;2016年7月入驻铜仁梵灵创客咖啡众创空间,成立了华野木雕厂;2017年在众创空间的帮助下,他参加了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能工巧匠选拔大赛暨民族民间文化旅游商品大赛铜仁赛区,获得雕塑类一等奖。如今,慕名而来找朱述伟定做木雕的客户及单位遍及全国,“加工订单目前是排满的。”朱述伟说。

手工雕刻需要灵魂

2017年,朱述伟入驻铜仁高新区后雕刻的《马到成功》《福寿如意》《三阳开泰》等部分作品参加了2017年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能工巧匠选拔大赛和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总决赛,最终,他雕刻的《三阳开泰》荣获2017年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能工巧匠铜仁赛区选拔大赛雕塑类作品一等奖。

这是近年来朱述伟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的一个个缩影。

“当时走遍了福建福州周边的根雕厂,和当地的木雕艺人探讨学习。”勤劳朴实的朱述伟不仅有潜心做工学手艺的耐力,也有让自己血液里的艺术天赋得以发挥的梦想,这才使得他刀下的一笔一划都活了起来。

“在手工雕刻的过程中,当时的心情、所处的环境都是这件作品的一部分,这属于不确定性。”朱述伟说,“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每一件作品都不一样。我倾注了想法在其中,雕出来的效果也一定是有那种感觉在里面的。每一次的雕刻都是我与作品的一次对话过程,这就是手工雕刻的灵魂。”

一个好的木雕艺人,会根据木头的不同材质、纹理与色泽,用最恰当的雕刻方式和设计来赋予这块木头崭新的生命。正是这种独具匠心的传承精神和对木雕的深厚感情,让朱述伟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如今,他的木雕作品远销北京、上海、山东等地。

做一个专注于心的匠人

谈及木雕生活,朱述伟提到了专注。“不管是做一个木雕艺人,还是做其他的手艺,只要是手艺人都得专注。我在雕刻的时候经常忘掉自己,全身心投入,这样才能有好的创作及作品。”朱述伟说,“现在的时代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我更应该静下心来保持这种专注。”

朱述伟说,现在大部分人认为手工和机器是一样的,使得手工木雕刻既难以体现它应有的价值,也难有强劲的传承能力。“机器只需要作图就可以了,但木雕需要按照古时候传下来的方法制作。机器与手工制作的外表看起来一样,内部结构却大不相同。”朱述伟说,“所以手工的木雕艺术需要传承下来,它有文化内涵和底蕴,也有老祖宗留下来的非常科学的结构知识和雕刻方法,哪怕只是作为工艺品存在,也是机器所比不了的。”

目前,朱述伟主要的创作领域是木雕、家具和根雕,问及他最喜欢做哪一部分,朱述伟说:“最喜欢做根雕。因为做出来的效果明显,气势也很足,雕刻出来的作品看起来精致。”由于根雕客户群依然属于小众群体,所以,在梵灵创客咖啡民间手工创意工坊里,朱述伟也经常和众创空间的设计师们探讨产品的多元化,希望将传统精湛的工艺结合现代的表现形式,让艺术作品更加生活化、大众化,让更多功能性作品走进热爱木艺生活的人们的视线里。

现在朱述伟的订单大多是外地的,铜仁的木雕做得也比较好。不仅如此,这么多年来,朱述伟也收了十几个徒弟。“大部分徒弟都在福建那边。”朱述伟说,“现在我一家人跟我一起做根雕。”2017年入驻铜仁高新区的朱述伟一直想在铜仁找一些热爱木雕的青年,将他的木雕手艺传承下去,并欢迎有志者前往铜仁高新区华野木雕工作室交流探讨。他希望,在让更多人见到木雕实物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民间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姜锡燕 铜仁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灿)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内容